有个朋友最近跟我聊,说他也试过写日记,但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。用他的话说,写来写去都是“流水账”,记录今天吃了什么、干了什么,和个人成长好像没什么关系,最后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我太理解这种感受了。无论是日记还是笔记,很多人(包括我)都容易陷入这种“为了记录而记录”的困境。工具本身只是工具,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尽可能留住当时的情况和想法,以供后续使用。
但是,当我们试图通过记录去改善生活时,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我们的“前置目的”。
你究竟为什么而记录?
- 如果只是为了记不住事,那每天的流水账就是最好的“备忘录”。忘了上周干了啥?翻翻记录就能回顾提醒。
- 如果是为了记录工作,那每条记录都是一次经验总结。你可以进一步思考,这些经验能不能提炼成固定的SOP(标准作业流程),或者形成可复用的经验参考。这就是在打磨自己的“经验包”。
- 如果是为了记录情绪波动,那每次记录都是对“现场”的还原。当时发生了什么?我产生了什么感想?下次遇到同样处境,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?一次次复盘下来,内心一定会更强大。
- 如果是为了记录决策过程,那更宝贵了。当时的状况是什么?我为什么做了这个决策?导致了什么结果?有没有别的可能?逐渐就可以挖掘出自己的决策盲区和长短处,思考如何扬长避短。
总之,记录本身只是记录,它并不能自动带来成长。
它需要一个清晰的“前置目的”,以及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的一套“模板”设置。这个“模板”可以是有形的内容版式(比如我AIO模板里的复盘页),也可以是一套适合你自己的工作流(Workflow)。
只有这样,记录这件事才算真正接入了你的生活,形成了一个“认知-行动-复盘”的闭环,对我们才有明确的意义。
感谢您浏览我的文章,“小陶持续精进”专注自我精进的方方面面,我会在此分享学到的方法论、自己的体验想法、工具的使用心得,以及一些自制的小工具。
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我制作的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,可以无压力记录时间,将自己的时间开销可视化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并购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