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Go back

别再误解第一性原理:它的关键不是拆解,而是重建

Edit page

最近反复在想第一性原理。

它强调回到问题最本质的要素,不依赖惯例,不拿常识当拐杖。看起来像是一种“往下挖”的思考方式,但我慢慢意识到,它的重点不仅仅在拆解,更在重建。

拆解是一个过程。

面对复杂的问题,最初能看到的只是现象。

于是不断往下拆,追问因果,剥掉假设。可每拆到一层,就会发现新的盲点。认知是有限的,理解的深度、角度、知识结构,都决定了能拆多深。

所以,第一性原理从来不是一次性的。它更像是一个循环:拆解、回答、尝试解决、发现差距,再拆解。

这种循环的价值,不在于“是否到达了最底层”,而在于“是否让问题更清晰、行动更具体”。

因为很多时候,问题并不需要被拆到最基础的物理原理,只要拆到当下最小的可执行单元——那个可以立刻验证、立刻推进的一步,就够了。

这意味着,重建也不必每次都从原点出发。

当最小单元被拆清,就等于有了新的起点。下一轮的重建,可以在这个单元上展开,而不是回到零。这样,思考的循环才不会陷入无止境的推倒重来,而是保持一个可持续的节奏:

从复杂到简单,从简单再到新的复杂。

第一性原理真正的意义,也许就在这里。

它不是要求人无限地“往下挖”,而是让人在不断“往下挖”的过程中,学会在哪一层重新出发。

这既是一种拆解的方法,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 理解了“重建”,就不会害怕推翻;明白了“最小单元”,就不会迷失在抽象的思考里。

最终,思考的目的,不是停留在底层逻辑,而是从逻辑出发,再次行动。


感谢您浏览我的文章,“小陶持续精进”专注自我精进的方方面面,我会在此分享学到的方法论、自己的体验想法、工具的使用心得,以及一些自制的小工具。

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我制作的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,可以无压力记录时间,将自己的时间开销可视化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并购买。

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


Edit page
Share this post on:

Previous Post
从公众号规划到第一性原理,我认识了新“系统”
Next Post
比 MBTI 更准的评估框架,破解“越努力越焦虑”的系统性方案——Dan Koe 的 HUMAN 3.0 框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