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Go back

当“人生管理系统”开始反噬:如何让秩序不吞噬生活

Edit page

昨天在即刻上看到大黑天说:“人生管理系统是一个伪命题。”

人生管理系统是一个伪命题

他说人生无常,系统的运行总有无法维持的时候。为了维持系统的稳定,需要投入大量的意志力和精力,久而久之,人反而被系统绑架。 很多博主口口声声说在生活,其实是在表演一种“被管理得很好”的生活。

这段话让我想了又想。

一方面我理解他的意思——任何系统在足够长的时间跨度里,都会因为变量过多而失效;

另一方面,我又不太能完全认同。

毕竟我自己就是那个花大量时间去搭建“人生管理系统”的人。

从最初各种效率应用的折腾,到自己手搓 Notion 模板,再到尝试写手账、使用数字与实体混合记录,我在不同阶段都在寻找结构化的方式去维持清醒。

我确实在不断追求秩序感:任务被分解,想法有出口,生活有迹可循。

但确实,系统也会反噬。

最初只是为了更好地记录,后来却开始追求“完美的记录”;

本来是为了节省时间,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整理与优化上。

有时我会发现自己花了两个小时去调整数据库的分类,却一句复盘都没写。

有时甚至对自己做的 Notion 模板心生厌倦。

那一刻的失衡很明显:我在维护系统,而不是在使用它。

所以我并不完全反对大黑天的观点,只是想补充一句:

问题可能不在系统本身,而在系统的“摩擦力”。

当一个系统需要被高频操作、反复校准、不断重构时,它的能耗就会高到让人厌倦。

反过来,如果一个系统能以极低的摩擦力嵌入生活的节奏里,让记录、计划、反思都能自然发生,它就不太容易崩塌。

我现在的想法还不成熟。

也许关键不是“要不要做系统”,而是“如何让系统更轻”。

比如,它可以不是数字的,而是纸笔的;

不用 All in one,而是根据场景按需设置;

减少层级,放弃部分格式感,甚至允许它有一点混乱。

系统的意义,从来都不是让生活更漂亮,

而是让生活更容易被理解。

只是,我还没想好——

怎样的系统,既能帮我记录,又不夺走生活本身的松弛感。


感谢您浏览我的文章,“小陶持续精进”专注自我精进的方方面面,我会在此分享学到的方法论、自己的体验想法、工具的使用心得,以及一些自制的小工具。

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我制作的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,可以无压力记录时间,将自己的时间开销可视化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并购买。

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


Edit page
Share this post on:

Previous Post
我放弃了给日记分类,让记录的摩擦力降到最低
Next Post
2025年43周:亲测浙里办年检+ChatGPT项目真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