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料之外的面试机会,意料之内的面试结果

在末端交付这个行业,我干了挺多年。7月离职以来,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各种机会,没那么紧迫是因为一方面想休息一阵,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看到比较合适的岗位。我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一定自信,但年龄较大始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,因此,也不得不采取一种被动随缘的态度。

大概在9月的时候,看中了一个岗位,投简历过去,对方给了面试机会,但是那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,也是太久没有面试,讲得磕磕绊绊,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。

时间到了上周,上次的对接人忽然又在boss直聘上给我发了消息,我就在微信上问他是不是还有机会,对方爽快地又安排了一次面试。这次我做了准备,画了思维导图,整理了自己的过往经历、工作成果、经验总结。

面试一共三轮。第一轮就是有沟通的对接人,内容比较结构化,也因为对方处于一线,更容易就具体问题形成沟通,所以当场就很顺利地通过了。第二轮是对接人的上级,相对就比较难对付,他更倾向于挖掘过往经历的具体细节,比如过去岗位的职能、指标、达成情况、采取的措施,我的状态不是特别好,很紧张,但好在这一轮结果还是好的。最后一轮是人事,她问了我比较多关于行业认知和自身规划的问题,包括我如何筛选行业和岗位,我自认为发挥得还不错,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没过。我猜想可能两个因素导致被刷了:1. 年龄偏大了,2. 谈及个人规划,我回答得比较含糊,只回答了择业的方向,并没有更详细的阐述。

总的来说,这次面试已经是意料之外了,结果也是意料之中,我也做好了接受各种结果的准备,没什么遗憾。

下面是我针对这次面试过程的复盘,希望能对有一定工作经验、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有点帮助:

  1. 平时要保持对所处行业及上下游行业的关注,不要脱节。比如我之前所处的行业是末端交付行业,但其实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范围,它可以细分成非常多的赛道(快递、即时配送、相关配套产品等等),那势必需要知道竞品赛道如何,上游行业(比如电商、零售)情况如何,长期积累之下,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图景去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境况,面试时也才能有更多的素材去表达。
  2. 在一家公司呆久了,思维容易固化,无法判断已有的能力经验是否能复用到其他公司,容易造成机会流失。我自己包括不少前同事们都会觉得现在行情差,能苟住就先苟住,但是如果不与外界碰撞一下,其实也并不知道外界的要求是什么,自己的能力经验能不能卖一个更好的价钱,无形中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。
  3. 延续上一点,要和外界保持接触,就需要有料,因此平时工作时要保持复盘和总结,记录关键事件和数据,总结经验教训,形成自己的经验技能包,真正接触到好机会时才能结构化地输出,获得更大的成功率。
  4. 最后就是有必要按一定周期维护简历,增加与市场面试沟通机会,在跳槽节奏上掌握一定程度的主动性。
  5. 面试时要先梳理一个框架。 a. 按时间线梳理清楚 b. 列明关键时间和成果,突出核心指标 c. 表达时增加必要细节增加可信度
  6. 将面试过程和成果及时复盘,看是否能改进SOP和经验包。

个人规划究竟该怎么作答呢?

也许20岁,哪怕30岁的时候,我能够说个一二三,现在奔四了,反而不太说得清了,我现在的答案是:

我会尽可能盘算清楚我的优劣势,在自己长期关注的领域去寻找机会,如果有,就尽力争取拿到结果,如果没有,就先保持学习,精进自我。套用昨天在播客「快乐公司」中听到的:“大厂年年搞「三年规划」,但谁知道这个世界三年以后发生啥?”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