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8周:AI的最佳用途——成为我们思想的"镜子"与"陪练"
发布于
# 周报
本文分享了与AI深度协作的体验与思考。我发现,AI的最佳角色并非单纯的工具,而是一个能激发思考的"思想陪练"。它通过重组我们已有的想法来挑战固有认知,其价值不在于取代思考,而在于磨砺我们自己那份基于实践的、最终的判断力。
本文分享了与AI深度协作的体验与思考。我发现,AI的最佳角色并非单纯的工具,而是一个能激发思考的"思想陪练"。它通过重组我们已有的想法来挑战固有认知,其价值不在于取代思考,而在于磨砺我们自己那份基于实践的、最终的判断力。
为实现理想的Obsidian标签管理,我借Gemini与Keyboard Maestro,打造出了一套自动化工作流。本文探讨了AI如何助人摆脱"重器轻用"的困境,以及在AI浪潮下,人类基于"现场积累"的判断力价值何在。
本周我最终完善了AI时间统计快捷指令,发布推广中,收获了一次关于内容付费模式的宝贵失败教训。此外,我也系统性地梳理并预告了自己基于PARA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。文章最后,将视角从工作拉回生活,分享了为儿子庆祝九岁生日的温暖瞬间。
本周,我在开发一项新功能时陷入了长达一周的瓶颈。这个“过程正确,结果却错误”的困境,恰如我人生的缩影,让我深刻反思为何自己虽努力前行,却总是与机遇失之交臂。最终,我在AI的帮助下解决了技术难题,但这更引发了我对个人成长路径与人生“出口”的思考。这次经历让我对当前所认定的方向,有了更深的坚持。
总结了在WWDC25后一周的思考与实践。分析了苹果的AI战略,认为其核心挑战在于执行而非技术。通过复盘社交媒体的流量表现,反思了内容创作应更贴近用户的具体需求。记录了个人快捷指令产品的迭代过程与开发瓶颈,并分享了升级macOS新系统后的初步使用感受。